优化“软”环境 增强“硬”实力

海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务事项进楼宇,赋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康登淋 摄

“人不用到定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也能完成核发。”日前,定安天龙果菜苗培育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柯海燕准备从海口赶去定安办理业务,定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程建设室工作人员吴娴静通过微信告诉柯海燕,该项业务在海口也能办。当日,柯海燕来到海口市龙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接件办理,不一会儿就收到来自定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通过的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

企业享便利,发展劲更足。如今,海口经济圈五市县累计完成多个政务服务“跨市县通办”业务,首单办件、首张证照相继出炉,海口经济圈正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共享、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联动合作,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与海口经济圈发展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动。

在美兰区政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忙碌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服务。 记者 陈长宇 摄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来,海口经济圈各市县相继发力,发展围绕企业转,以各项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助力区域经济更好发展。

10月19日,海口市秀英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洪海岭本应在办事大厅办公,当天上午却来到了招商局大厦一楼大厅,为企业职工介绍人才住房补贴等政策。

在海口市政府服务中心“跨市县通办”窗口,工作人员指引市民办理相关业务。记者 苏弼坤 摄

“我们通过前期摸排走访,建立了企业诉求清单、资源清单和解决清单。”秀英区海秀街道工委委员黄大天介绍,开展政务服务进楼宇活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举措,旨在推进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务事项进楼宇,赋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澄迈,“拿地即开工”“工程项目管家”等贴心服务模式,持续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澄迈海鹏自贸港生态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加紧作业。“我们选择布局在老城科技新城,主要是看好新城区位优势与营商环境,拿地后就立即开始园区一期建设,今年将完工。”海南大鹏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坤说,园区推出的各项服务,都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澄迈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已构建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实施“极简审批”“一网通办”“一窗综办”等多项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及时下放审批事项和管理权限,最大程度实现“园区说了算”。

在文昌,不用填写材料、不用本人提交申请和跑动,通过视频委托代办帮办专员,就能完成相关证件办理。“这不是构想,在文昌已成为现实。”近日,文昌一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陈女士告诉记者,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文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及时来电通知,为其线上审批办理并上门送证,让她喜出望外。

文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以创新服务模式推行“无感审批”,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定向告知和代办帮办,让企业群众在“无感”中办成事。

市民在龙华区政府服务中心“跨市县通办”窗口咨询相关业务。记者 苏弼坤 摄

51项高频政务事项实现跨市县通办

金秋十月,走进屯昌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南药健康产业园),三个先导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其中在屯昌县大同中学改扩建项目现场,混凝土工、钢筋工、木工等140多名班组工人有序作业。

“大同中学改扩建项目是今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首批集中开工的屯昌县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屯昌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及县级各部门一系列保障下,项目建设单位扫清施工“堵点”,促该项目总进度已达41%。据统计,今年1至8月,屯昌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23亿元,同比增长20.3%。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建设海口经济圈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

海口经济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经济圈五市县已完成签署《海口经济圈政务服务“跨市县通办”合作协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取水许可、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51项个人及涉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跨市县通办,办事主体进“一扇门”即可办“多地事”。

海口经济圈发展领导小组已编制完成《海口经济圈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方案(初稿)》,方案将结合海口经济圈实际需求,提出推进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共享、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联动合作两项工作任务,明确牵头单位的工作职责,将海口经济圈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与海口经济圈发展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