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亦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当前项目的玻璃幕墙安装进度缓慢,参建各方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及时完成玻璃幕墙封闭。”10月下旬,海口市安委办组成督查组,对海口自贸时代广场项目开展安全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各方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为提升风险防控、应急救援能力及社会协同能力,海口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通过日常督查、联动协同、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完善全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全面构建科学应急管理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暴雨天气造成市区部分路段积水,图为应急排水人员正在龙华路作业。(资料图)

科学会商研判精准调度

台风预计给全市带来多少降雨量、最大降雨量在哪个地区出现……10月13日,今年第18号台风“圆规”即将登陆海南岛,市三防办全体工作人员密切盯着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与各区各部门进行精准调度,科学会商研判。

位于海口世纪公园附近的一个足球场门口,放置有“救命神器”AED。王程龙 摄

“因涉及户外工作者和上学、上班等问题,必须科学研判,向社会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邱阿宇介绍,为应对台风、大雾等极端天气,海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成熟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即通过加强统筹谋划、完善应急预案、优化联席会议等,做到各部门职责明晰、无缝衔接、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每当台风来临前,海口市民和游客的手机上都会收到一条提醒短信——由于台风影响,琼州海峡将停航,请有过海需求的车辆和乘客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短信提醒,我市还通过媒体报道、微信群等方式做好预警预报。此举源于海口海事局与市气象局、市交通港航局、海南港航海峡公司、海南铁路公司共同建立的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通航信息会商快报机制,可准确预判停航影响,精准抓住开航时间窗口,及时疏运待渡车辆。

不久前,台风过后,海口园林工作人员在南沙路清理被风吹倒的树木。王程龙 摄

温情保障、用心护“航”,海口相继被央媒点赞。“一瓶矿泉水、一份方便面、一罐八宝粥......不少待渡旅客感受到了椰城的温暖。”该负责人表示,因极端天气停航时,海口采取政府保障为主,社会保障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在刚过去不久的台风“圆规”影响期间,海口启动港区应急服务保障,共出动公安交警、环卫工人、志愿者等人员400余人次,投入应急保障物资矿泉水300箱、八宝粥10箱、盒饭300多份、移动公厕33座等,全力为待渡旅客提供帮助。

健全长效常态工作机制

10月27日,市安委办组成督查组,对海口自贸时代广场项目开展安全检查时指出,当前项目玻璃幕墙安装施工进度缓慢,参建各方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及时完成项目玻璃幕墙封闭。

“项目是一幢高层建筑,只有落实好玻璃幕墙封闭等安全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安委办主任覃俊介绍,在海口自贸时代广场项目检查中,督查组针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令施工方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强化对玻璃幕墙材料吊装和卷扬机、施工电梯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排查管控,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10月13日,台风带来强降雨,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暂避风雨的施工工人收到爱心物资。王程龙 摄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11月1日,市安委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暨海口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认真分析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当下重心,就是要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不发生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事故这‘两条底线’,确保全市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覃俊介绍,安全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我市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常态工作机制,织密扎牢安全防护网。

“今年6月,湖北十堰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给我市敲响了安全警钟。”覃俊介绍,为排查消除隐患,在抽查燃气企业时,发现全市457户工商用户存在燃气泄漏报警器到期未检测问题,该问题若不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危及群众和市场主体的生产生活。为此,市应急管理局对逾期未检的燃气工商用户逐户核查登记,同时联动各区政府与民生燃气公司,仅用时7天就完成457户工商用户1220个燃气报警器的检测全覆盖工作。

安全防范,事无巨细。目前,我市正突出抓好水上运输、渔业船舶、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城镇燃气、涉电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以及国务院、省考核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在排查、整改中上台阶。

此外,海口将建立健全专家库,发挥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加强应急实战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我市能科学决策、快速处置,把影响损失降到最低。

打通应急“最后一公里”

除了政府部门所做的努力,社会及民间团体也在不断发挥着应急救援能力与协同能力,为全市安全发展注入动能。

万绿园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引导牌。王程龙 摄

日前,为做好全省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体系,首批海南省基层社区应急能力体系建设(海口试点)培训班在秀英区港口社区开班。“此次培训班为期6天,涵盖4个区6个基层社区。”海口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卢定安介绍,此次培训中,上海联合减灾与应急管理促进中心将对社区风险评估、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防灾减灾、现场初级医疗急救和社区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

基层应急是灾害风险和损失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我市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进行培训,是打通应急能力“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通过社区培训,我会将此次防灾、避险、减灾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社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参加培训的港口社区工作人员说。

在校园中,自救知识也围绕在学生身边。“同学们,在暴雨天气下,我们在家或者在户外会存在哪些风险?”近日,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海甸校区)的礼堂内,一场汛涝自救应急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引得同学们争相参与。活动以知识互动问答、专家解答、现场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宣传应急救援知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海南是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每年5月至11月是海南的主汛期,也是台风暴雨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邱阿宇介绍,在遭遇极端天气时,让学生与群众学会应急自救,显得尤为重要。

为做好基层群众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完善社会协同能力,近年来,海口共有20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今年琼山区铁桥社区、秀英区海榆西社区、龙华区万绿园社区等3个社区被国家命名为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截至目前,海口共有31个社区被命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万绿园不仅是座热带海滨生态风景公园,还是海口的应急避难场所还是海口的应急避难场所。王程龙 摄

如今,我市正充分发挥社区主抓,辖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以及小区楼组长共同配合机制,对全市各灾害点、危险源进行排查,并针对社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建立档案,为减灾救援工作提供信息和数据依据,不断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